第89章 探讨
怎么着急,还得把可靠性考虑到才是。
见到朱元璋,朱大福很欣喜,招呼着落座,道:“许久不来了,还以为你出什么事了呢?”
朱元璋跟着朱大福往里面落座,回道:“你查出了个白莲教的事情,咱也跟着有不少善后之事需要处理。”
一有重要事情,老吴就忙得脚不沾地,那说明老吴是受重用的。
朱大福道:“你年纪也大了,能辞官就辞官吧,把这些事情交给那些年轻人去做,别太累了。”
老吴这个年纪搁后世,那正是做官的黄金时期。
毕竟哪个国家级干部,不是五十出头快六十。
可当下,人活七十古来稀,六十岁已算老了。
朱元璋道:“快了,等咱把该解决的问题解决了,让年轻人接一个没什么阻力的班。”
他大孙长在民间,即便要交给他大孙这副担子,那可得把荆棘上面的刺拔得更干净。
“行,你自己看着办,反正得当心身体,我这几日又弄了个新菜,你来尝尝。”
很快,菜做好,朱大福端上了桌。
吃着饭,朱元璋聊起了银矿的事情。
现在虽不能光明正大让他大孙接触朝中之事,但他也能间接转述,让他大孙有所了解。
“王家倒是挺有本事,一来一回就给自己弄了一个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银矿,外面那些寺庙道观那些人有多少也得仔细查才是。”
那些可都是王家培养起来的人。
朱元璋回道:“锦衣卫已经去查了,教徒来自哪里,从哪里进入的白莲教,查清楚这些也不算难。”
既然要查,那就要一查到底,绝不姑息。
“对了,那些教徒朝廷是怎么安排?”朱大福问道。
对这个事情,朱元璋现在还在发愁呢。
朱元璋如实回道:“还不知,若找出他们的原籍也不难,正因为在原籍生活不下去,衙门才背井离乡出来的,发回原籍对他们来讲怕并不是最好的结果。”
若朝廷无安排,那倒正好可为他所用。
朱大福道:“朝廷若不知如何安排的话,不如就交给我吧,我来安排。”
不过,这些都是劳力,虽是帮朝廷的忙,但也没有交与私人的。
他这般说也就只是说说罢了,成就成,不成就算了。
没想到朱元璋开口就道:“成,都交给你了。”
老吴这别的毛病没有,就是太好说话了。
安排这些人,那得朝廷说了算,他这般大包大揽的,万一朝廷不答应,他岂不要食言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