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6章 代课
还从没听说过授课不用四书五经为课本的。
朱元璋接过课本,解缙按照朱大福所言的那些一一帮着朱元璋解释。
解缙一个读书人都能接受的东西,朱元璋出身草根接受起来也就更容易些。
当解缙说,这些课本都是朱大福自己编写之时,朱元璋眼睛都瞪大了,道:“这是那孩子自己编写的?”
他看这些东西云里雾里的,几经考虑才能看明白,那孩子脑袋里面到底装了多少东西,竟能自己编出这些东西来。
“朱东家是个奇人,朱东家课本中的这些东西比四书五经神奇多了,臣觉着若把这些知识传授下去,势必是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的。”
正是因为认准了这点,解缙才会放弃翰林学士,甘愿当个乡野先生。
不说有解缙这个自信,即便只是朱大福淡村想找几个先生,朱元璋也会毫不犹豫答应的。
“行,那你过去,翰林院那里告个长假,待学堂的事情完成,你可随时回翰林院。”
就这待遇,若非帮忙的是朱大福,绝不可能遇到。
在课本还在印刷的时候,学堂便正式开始了招生。
三到十五岁,无论男女均可报名。
何先负责为报名的孩子登记,除了名字之外,还有身高体重之类,为方便将来裁剪衣服所用。
大多数人能把孩子养活就成了,哪有闲工夫关系孩子身高体重之类。
所以,凡报名者都会领着孩子,到现场来量。
不过,也有年龄稍大些孩子自己来排队,等着量的。
因没有人数限制,所以排队的这些人都不急不慌,都在等着登记之后领取入学通知书。
离开学堂招生处,朱大福便去了给学堂学生做衣服的地方。
那么多学生,若请人做即便不怕花钱,一时半会的也请不来那么多人。
因而,量了尺寸准备好布匹,直接安排庄园的妇人来完成了。
去学堂读书的孩子,少不了会有他们自家的。
她们做这些衣服,自家孩子也是有机会穿的。
孩子长这么大,都是拾掇大人旧衣服,或者缝补之后再穿。
现在好不容易有了新衣穿,自是得认真些,说不准他们做的自家孩子就穿上了。
“开学还早着呢,别着急慢慢做。”朱大福安顿道。
这也是客套,招生之事一旦完成,那是要马上开学的。
这些衣服自是要在每日量好的尺寸次日完成,若一旦延迟,那势必是要影响开学时间的。
这些妇人没想那么多,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