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9章 储君争议
边的东暖阁。
朱元璋脾气阴晴不定,别的皇帝走,身边大太监直接宣布退朝就是。
朱元璋可不一定,他即便走了,但在他不说话的时候,那些朝臣也不能离开的。
跪着的依旧跪着,站着的依旧站着。
头顶被大太阳炙烤着,身下还有被太阳蒸发起来的湿热。
武将身体素质强不觉有什么,文臣渐渐感觉有些头昏脑涨,有种想吐的感觉。
很显然,这是中暑了。
朱元璋站在东暖阁的窗户口,冷冷瞅着外面的情况。
毕竟是生活在当下,对雷电的产生不是很清楚,孔讷所言储君之事也让朱元璋有些心下不宁。
若真到了逼不得已之时,那他就提早让他大孙认祖归宗,把他大孙立为储君。
但大孙长于民间,不熟庙堂尔虞我诈,又能否应付了这些诋毁纷争。
总之一句话,朱元璋担心奉天殿被天雷引燃是个不好的讯息,到时候朱大福没办法应对。
几个时辰过后,朱元璋才终吩咐高良俊把那些大臣遣了回去。
朱元璋的意思很明显,储君之位不用再提。
但文人死谏一向都是引以为豪的存在,加之好不容易有人开了这个先例,也有人想从中给自己谋取些利益。
这个事儿可不会轻易被搁置的。
黄子澄从奉天殿前面脱身,便匆匆找到了朱允炆。
这可是绝佳之机,可不能轻易放过了。
方孝孺迟迟不来,朱允炆正自己读书,瞅着黄子澄行走有些一瘸一拐,当即起身搀扶着黄子澄坐下,问道:“先生怎么了?要不宣太医来瞧瞧。”
现在哪是寻医问药的时候,黄子澄摆摆手示意不用。
“臣有些口渴...”
话还没说完,朱允炆已奉上了温茶。
黄子澄喝了茶,感觉好了些,这才道:“早朝上孔讷提出,储君不定社稷不稳,殿下为太子嫡子,是当之无愧的嫡长孙,秦王虽于藩王中最长,又挂了个嫡子,但他荒淫无道举朝皆知,相比而来,殿下像太子,更得人心,若从中周旋,陛下许就会对殿下有所倾斜。”
听了黄子澄之言,朱允炆竟感觉自己左手因激动有些发抖。
放于膝盖处,隐隐以右按压着才勉强好了些许。
朱允炆他仿佛都看到,自个儿头戴翼善冠,坐上龙椅那一刻了。
“于衍生公而言礼法大于天,支持秦王可能性稍大些,而对方孝孺来讲,除却会考虑礼法外,也将会考虑朝中实际情况,若能得方孝孺支持,也就能带动起一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