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0章 奏章都批了
不愿意看最后都不知道会被扔到哪个犄角旮旯里落灰了。
人皇帝都不见得知道你,你只写个奏章就想于皇帝搞个谄媚,那可能吗?
朱大福滔滔不绝的说着,完全就当成八卦了,哪知朱元璋却是记在心上了。
嗯,这人不可用,京察的时候得仔细考,挑不出什么可圈可点的政绩得及早罢黜。
留给咱大孙的必须都得是精明强干之人。
“是,你说的对,谄媚之徒定不会是个好官,得让皇帝老爷子好生查查他,你说此地的洪灾该怎么处理?”
朱允炆抱着被褥走至门口听到的就是这句。
谷垞/span他在他皇爷爷身旁那么久,他皇爷爷看从未如此这般温声细语谈论过奏章上的东西。
哼,不管怎么说他跟着黄先生学了那么久了,判断个奏章的优劣总是要好过你个生在外面的乡野村夫的。
你说不出个所以然,正好由他上,到时候也让他皇爷爷瞧瞧,那小子虽有些歪门邪道的本事,但论起对朝政的处理来那可比他差远了。
朱允炆屏息凝神仔细听,只听得朱大福开口:“洪灾之下粮食歉收,所剩粮食若够百姓所食,朝廷只免除赋税就可,若歉收严重已影响百姓温饱了,朝廷就得赈灾了,当然洪灾情况到底多严重还需派人当场查验,很多官员为免于自己的责任,往往会添油加醋量化灾情,之后一步,那就需要领百姓抢收作物,之后加固堤坝了,避免洪灾再次发生了。”
切,还以为你你那个说出什么高谈阔论来,不过如此嘛!
朱允炆心里鄙夷,面露不屑正准备现身,只听得朱元璋问问道:“你怕是不知道国库捉襟见肘,一个铜板得掰成两个花,即便救灾也得以轻重缓急所考量。”
大明财政好像至始至终就没充盈过,像朱元璋朱棣这两位刚打下天下还得平定边疆,没来得及休养生息,最关键的是朱棣还来个不计报酬的下西洋,财政倒腾不开也正常。
到了后来,明明商路发达,但流民攀升,朝廷财政比大明初期还艰难。
究其原因,无非不过是天下之财皆聚于以文官集团为后盾的豪族之手了。
“此灾救助固然赶不上,以朝廷最大限度去做,不成的话与下面大臣打个白条,等倭国的事态平息下来后,将会有白银源源不断的涌入,到时盘活市场,让这些白银调动起来,很快就能够填满国库了。”
对朱大福在商业方面的构想,朱元璋并不反对。
即便是受当时环境的局限性也知晓商贾比民户有钱,而从商贾手里收税远比从民户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