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79章 身份终大白于天下
与朱大福打过交道。
从始至终虽皆公事公办不苟言笑,但正是这次的合作,让杨靖对朱大福留下了公正无私,沉着冷静的影响。
严震直还兼任着都察院的右都御史,在左右都御史都拜下后,其他御史哪还敢在背道而驰。
很快,都察院的御史也都刷刷跪下下去。
再之后,就是六部给事科了。
他们的职责与都察院差不多,但只负责六部的监察,却有一个都察院没有的职权,那就是对皇帝奏章行封驳之权。
正因为此道特权,他们较之都察院更牛气几分。
不过现在的六部给事科,完全依附于皇权之下,并不敢行事封驳之权,并不像后世与文官集团串联,怼不动就把皇帝的旨意给打回去。
既如此的话,在六部和都察院都已拜下,他们也没必要坚持了。
更何况,他们品级低,能把六部监察到位就行了,没必要阻碍一个王爷的认祖归宗。
很快,六部给事科也全都刷刷跪了下去。
再之后,就是翰林院的学士们了。
这些人自诩清贵,不结党不徇私,他们本应遵从自己想法不随大流的,但亲眼见识了朱允炆所作所为,而东宫暂时也需要一个主事之人,朱大福事迹他们多少也是听过,朱大福再不堪那都比朱允炆要强很多的。
翰林院学士跪拜后,随之方孝孺也拜了下去。
方孝孺是翰林侍讲,却并非全是随翰林院行动的,他也只是在此时考虑好了而已。
他自那次在东暖阁外面看见朱大福洋洋洒洒介绍股票之后,就找了与朱大福打过交道的人去了解过朱大福了。
在这些人口中的朱大福多种多样,但全都是溢美之词,而这些人最后所补充的一句却几乎都是,类先太子。
在那个时候,方孝孺对朱大福的身份有所怀疑之外,也是希望朱大福能与皇家沾些亲的。
朱大福不卑不亢,却也并非好大喜功之人,这样的人才是最合适的储君人选。
方孝孺在读书人中的威望很高,在场的这些官员一大部分人听过方孝孺的讲学,另一部分都曾与朱大福一并交流探讨过学问。
方孝孺的拜下比上面各归属掌柜都有影响力,随着方孝孺的拜下,刷刷刷还站着之人直接拜下了一大半。
随着这些人的加入,呼喊欢迎朱大福的声音陡然都增高了不少。
剩下一部分本也不是反对此事,他们也只是需好生考虑一下朱大福认祖归宗,进了东宫所带来的利弊而已。
瞧见此种情况也来不及考虑了,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