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72章 炼虚后期
回答。
大殿之中,除了贾诩、荀彧、白桦、张仪,白起、李牧、廉颇、乐毅等越国老臣,还有几位新面孔。
颜回,夫子大弟子,书院代表,未来的礼部尚书。
墨云,墨子大弟子,机关城代表,未来的工部尚书。
韩非子,法家代表,未来的刑部尚书。
黄石公,道家代表,未来的钦天监监正。
除此之外,农家、医家、阴阳宗等百家宗门,未来,也会派出弟子到朝廷任职,共享王朝之气运。
再有就是田单、项燕等一干战国老将,都受邀参加廷议。
新生的王朝还很脆弱,秦墨只能是在各方势力之中取最大公约数,积极维护百家宗门之利益。
也算是对夫子等大佬,之前不出手的一种回报。
“下面进行第二项廷议,定都。”主持廷议的贾诩说。
在此之前,众人已经一致通过,将新生的王朝定名为“大越王朝”,以传承古越之国号,厘定王朝之起源。
这叫不忘本。
越国的都城有两个,一个是大家现在所在的旧都龙川,另外一个就是被定义为西都的咸阳,都是热门之选。
当然,
像大梁、寿春、新郑、邯郸、临淄、蓟城等旧都,也都列入备选。
从传承上讲,自然是选在龙川。
只是龙川地处偏避,远离中土,新朝刚立,正是要统御四方之时,将都城设在此地,显然是不方便的。
咸阳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
历史上,汉朝就将都城现在咸阳附近的长安。
咸阳地处关中平原,四周皆有天然屏障,是一处易守难攻之地,完全符合一朝之都城的战略防御要求。
只是一点,
咸阳同样也有点偏,远离中土。
贾诩话音刚落,颜回就站了出来,“我提议,新朝都城选在洛邑。那里既是前朝古都,又是天下之中,华夏龙脉汇聚之处。立为新都,正是相宜。”
儒家一直主张恢复周朝礼制,
而将新朝都城选在洛邑,便是一个再明确不过的信号。
正可践行儒家之主张。
历史上,汉高祖刘邦登基称帝之初,也是将都城设在洛阳,后来又改为长安,究其原因,无外乎是“不自信”。
一则是刘邦对后世子孙不自信,生怕他们守不住江山社稷。
故而选在更稳妥的关中。
二则刘邦称帝时,境内还有大小封国,并未真正实现天下一统。
就更不敢定都洛阳了。
再就是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