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隆庆中兴

首页

第1762章 边方朝堂论是非

各种工场,但是这些工场的主要目的并非是获取银钱,而是为了保障朝廷主要各种营建还有官军的装备。

朱载坖接着就提出了一个问题:“太子觉得,现在朝廷的赋税足够朝廷的开支吗?”

朱载坖的这个问题引起了朱翊釴的思考,他对于现在大明朝廷的现状还是十分了解的,从朱载坖即位以来,对于财政是极为重视的,朱载坖的改革措施主要就是三个方面,财政、军事和吏治,现在大明的财政还算是比较健康的,基本上还是能够做到略有结余,现在朝廷的赋税还是足够朝廷的开始,甚至说大明同时进行两场规模不太大的战争,太仓都是可以支应的,所以朱翊釴认为,现在大明的财政还是非常充裕的。

对于朱翊釴的这个看法,朱载坖并没有反对,而是问道:“那大明的财政会一直这么充裕下去吗?”

这个问题显然使得朱翊釴开始认真思考起来了,对于大明来说,现在确实算的上是财政充裕的,但是这种充裕的财政会一直持续下去吗?恐怕不会,在大明初年,朝廷的财政也很充裕,但是随后呢?还不是日渐枯竭,甚至导致朝廷入不敷出,而且朱载坖的改革措施虽然极大的增加了大明朝廷的财政收入,但是朝廷的开支也急剧增加。

对于朱载坖所提出来的这个问题,朱翊釴思考再三之后对着朱载坖摇了摇头,朱翊釴很清楚,朝廷的开支肯定是会越来越大的,对于朝廷来说,银钱肯定是会不够用的,内外官军的军饷,官吏的官俸,还有大民随时有可能发生的各种水旱灾害,这些都需要朝廷的银钱。

对于朱翊釴的判断,朱载坖是认同,朝廷的财政开支肯定是会越来越大的,但是财政收入的增加能够跟上财政开支的步伐呢?对于朝廷来说,这是思考的问题。对于朱载坖来说,这是朱载坖一直以来在思考的问题。

赋税来自于百姓中,只有百姓手中有钱,朝廷才能够收到税,要是百姓们手中没有钱,朝廷也不会有钱,所以朝廷的赋税要想增长,大明的经济总量要增长才行。而要发展经济,什么最重要?显然就是交通,对于大明来说,很多地方并非没有优良的资源,百姓也十分勤劳,但是依旧过得极为穷困?

是因为他们不够勤劳吗?朱载坖认为显然不是,恶劣的交通是阻碍很多地方经济发展的原因,尤其是在大明,这种情况更加明显,还有就是朝廷对于这些地方的控制力也会影响赋税的征缴的,朱载坖很清楚,尽管朱载坖即位以来,对于胆敢欠税逃税的豪强,予以了严厉打击,但是这种人永远都不会缺少的。

对于这个问题,朱载坖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