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仙人消失之后

首页

仙人茶话会17:迷雾与现实

境相同,我们最后都选择了最艰难、但自认为也是最正确的路。

……

给自己立好了鸿愿画好了饼,也得有本事把它写出来。就像立下了军令状,也得有能力打胜仗。

不然,会被杀头的。

我知道很多作者直接将历史、将理论照搬进书里,自己写得轻松、读者看得畅快,两边都不费劲,多好?

但我偏不。

我不能背书、我不能念经。

这毕竟是个仙侠文,我要笔下的故事有鲜灵味而不是土腥味,也就是要的那个味儿,不要那个事儿。

既要保留扑朔迷离的玄幻外衣,又要以漫长的文明和严肃辩证的思考作馅儿。

既要能触发联想,让大家心有灵犀,又要如同羚羊挂角、不留痕迹,否则就落入下乘,不如不写。

这也注定我们写的不是一部自嗨文、装逼文。

很多人反馈这本书的代入感有问题,我觉得吧,这里头有错位。

和其他小说相比,《仙人》代入的重点从来不是享乐、装逼、宣泄,而是探索、思考、解析和抉择,是融入贺灵川的视角,体会他从命悬一线到闪金共主的处境、感受他从孤弱无依到铁血坚定的心境,去解决一个又一个具体而复杂的难题。

从作者的角度,它不仅仅局限于“乱世称雄”的爽文情节,更着重用我们当下的时代思维去搭建框架、构造故事、呼应现实。

从主角的角度,经历一系列事件所锻炼出来的智慧、力量、魄力、担当,也远比事件本身,甚至比获得奖励更加重要。事件总会过去,而这些优秀的品质才是一生取之不尽的财富,更是战胜未来强敌的“金手指”。

从读者角度,相当部分的敌我策略都有现实的抓手,可以针对性解读、进一步思辨。

也因为要呈现、要表达的内容实在太多,《仙人》的节奏、进展自然比较缓慢。作者也可以老实承认,我过往十年的写作技巧在这本书里都不太适用,根本没有先例可循。

唉,自动笔以来的一千多日,我也无一日不是在迷雾中摸索着前行。

这本书,我自己也没办法做归类,这才给它取了个“迷雾文”的名头。

要不怎么说,人最可悲的不是别人画饼给你吃,而是自己画饼自己吃,自己就能完美闭环。

幸好,《仙人》这本书写到这里,完成度还是很高的。

我也再唠叨一次,尽管你们在书里看到的人物、事件、因果,甚至是逻辑有些眼熟,呼之欲出,但它们和现实绝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!

那是现实世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